旗後砲台
旗後砲台
旗後砲台為1874年(同治13年)牡丹社事件後,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事務,乃先後派淮軍統領唐定奎、副將王福祿主持,聘英籍哈務德(J. W. Harwood)四品總教習督造,於1875年(光緒元年)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砲台,於次年完工。
旗後砲台基座為下大上橢圓,砲台分三區:北區為兵房;中區為指揮區;南區為彈藥庫,其上安置四門6.5噸英製阿姆斯壯前膛砲。「旗後砲台」之正門為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八字牆,而門牆兩邊用磚砌的「囍」字,為其特色。
1895年(光緒21年)乙未之役,10月15日清晨6時55分,日艦「吉野」號率「秋津州」等艦,於旗後外海砲擊,擊毀旗後砲台門額。砲擊之前,指揮官劉成良已於清晨4時,隻身前往安平。砲台因無人指揮,僅發射5發砲彈。至下午2時30分,日軍開始登陸,迅即佔領無人防守之「旗後砲台」。日治末期,大砲被拆走、熔燬,「旗後砲台」成為斷垣殘壁。
地址: 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
發佈日期: 2016/12/52016/12/5 上午 12:00:00